教学科研
 首页 
 学院概况 
 通知公告 
 学院动态 
 教学科研 
 党建工作 
 团学工作 
 就业创业 
 校友风采 
 文件下载 
 
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科研>>正文
“加快领导方式转变 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新十八谈之教育篇《中原崛起 教育为基》
2011-09-20 19:49 经贸系    (点击: )
[文章下载] [字号: ]
栏目名称:思政教育 来源:  作者:经济贸易系  发布时间:2011-9-20  访问量:425

振兴之本

何平

  发展是硬道理,不发展一事无成。讲发展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教育首当其冲。

  一说起教育,总会有那么多无微不至的关切,总会听到许多发自肺腑的感叹: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了,为什么老百姓“上学难”的烦恼反而增加了?

  加快建设、大学更多了,为什么还有不少寒门子弟却被挡在了校门之外?

  十年寒窗、学有所成了,为什么莘莘学子却屡遭失业的困窘?

  为什么GDP连年增长,但教育经费却往往捉襟见肘?“再穷不能穷教育”还常常停留在口号上;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一句“钱学森之问”仍深深刺痛着我们的心;

  ……

  困惑也好、纠结也罢,时时听之、每每思之,教育这个涉及千家万户的永恒话题,始终与各级党委政府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紧紧联系在一起。

  披阅历史,放眼全球,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大国,崛起之路无不伴随教育昌明。

  人才决定实力,科技引领发展,教育奠定未来。“豫仁”的文章《中原崛起教育为基》,数辉煌令人鼓舞,说曲折发人深思,析现状使人清醒,明思路让人坚定,展愿景催人奋进。心也拳拳,意也浓浓,情也切切,志也铮铮,读后顿生启示、警醒、教育、激励之感。

  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教育任重道远。下定决心一定把教育搞上去,下大力气一定让人才多起来,这是亿万河南人民的强烈呼唤和殷切期盼。

  为了这份光荣与梦想,我们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尊重知识。知识是财富,是源泉。尊重知识就是尊重科学、尊重创造,就能实现伟大复兴,走向更加辉煌。

  为了这份光荣与梦想,我们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尊重人才。人才是竞争的实力,是胜利的保证。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用好人才,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加快走向先进。

  为了这份光荣与梦想,我们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重视教育。昨天的教育已成为今天的生产力,今天的教育一定是明天的创造力。重视教育就是重视经济、重视发展,就应大力实施科教兴豫,不断提高国民素质。

  为了这份光荣与梦想,我们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重视教师。教师是神圣高尚的职业,是知识信息的载体。重视教师就是重视下一代、重视未来,就要让尊师重教深入人心,让感念师恩蔚然成风。

  振兴之本在教育。教育快速发展之日,正是中原崛起之时!

中原崛起 教育为基

  豫仁

  (一)基,是根,是本,是基石,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强基固本,根深叶茂。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国家强盛、区域竞争,教育是根本;开启智慧、健全人格,教育是基础。

  (二)强国必强教。教育关系国计,关乎民生,是今天,更是明天。胡锦涛总书记高瞻远瞩:“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兴豫先兴教。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靠人才,根基在教育。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必由之路。

  (三)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先祖仓颉创文字,河图洛书定阴阳。庠序学校率先发轫,儒道法墨百花齐放,嵩阳书院声名远播,“程门立雪”传颂至今。开教化之先,承风雅之韵,润百代风流,尊师重教,源远流长。

  东方风来满眼春。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河南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科教兴豫持续实施,优先发展深入人心,教育投入不断增加,改革创新风生水起,教育公平扎实推进,教育体系逐步完善。

  从目不识丁到读书看报,数十载持续努力,青壮年文盲基本扫除;从集资办学到政府埋单,跨世纪的不懈追求,免费义务教育的梦想得以实现。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职业教育遍地开花,从1949年的8所职业学校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所;行行出状元,人人可成才,数以千万计的劳动者身怀长技闯天下。

  由“精英”到“大众”,从“独木桥”到“阳关道”,高校从1949年的2所到现在的107所,在校生从不足万人到今天的150万人,高等教育的阳光洒满中原大地,普照千家万户。

  沐浴改革开放春风,民办教育应运而生,蓬勃发展,8000多所民办学校为教育改革注入了无限活力,成为新的增长极。

  人才规模不断扩大,人口素质显著提高,全省人均受教育年限由改革开放初的不足5年提高到现在的8.9年。知识正悄然改变亿万人的命运,河南教育开启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征程。

  (四)三尺讲台,粉墨耕耘;春蚕烛光,润物无声。教育的发展凝聚着万千教育工作者的心血与汗水,一代代教育人在风雨中守护,在信念中坚守,披肝沥胆,呕心沥血,演绎了一曲曲动人的奉献之歌。

  (五)成就,振奋人心;挑战,依然严峻;发展中的问题,仍很突出。

  “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支撑,教育是民生,教育是后劲,教育是形象,教育是未来。”卢展工书记深入教育系统调研时的精辟论述引人深思。

  (六)教育是基础,但这个基础还不牢。

  穷省办大教育,河南用占全国4.5%的教育经费,分担了全国10.1%的教育人口,生均经费仍居全国后列,高中、高校负重前行。

  教育改革动力不足,步履维艰,重外延轻内涵,重规模轻质量;办学体制活力不足,社会办学的积极性还没有被充分调动。投资体制不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较难。

  教育管理体制不活,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形式乏新,权力下放不到位,管理重于服务。一些学校竞争意识不强,融入社会能力不足。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实践环节薄弱,仍是教改中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

  教育是支撑,但支撑力还不强。

  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教育结构和布局不能及时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化,教育体系和层次不能充分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高校科研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接还不够,有的教师为职称搞科研、为评奖出成果,评审之前闭门造车、评审过后束之高阁。

  高等教育基础薄弱。历史上高水平大学曾与河南擦肩而过,时至今日,39所“985工程”大学,河南一片空白;上千国家重点学科,河南只有8个。让中原父老唏嘘不已,让莘莘学子感慨万千。

  教育是民生,但老百姓还不尽满意。

  城市发展快,学校建设慢,人口流量大,就学需求高。办学条件参差不齐,城乡校际差距较大,一些地方择校热高烧不退,一些学校大班额不堪重负。

  为了孩子入托入园,多少家长愁肠百结;为了“上好学”,多少家长辛苦奔波;同样寒窗十载,河南考生比其他省份高几十分甚至上百分才能跨入名校大门。

  家长望子成龙,学校压力较大,名目繁多的课外补习,五花八门的特长培训,让本该阳光灿烂的孩子失去多少童趣,少了多少欢乐!

  ……

  直面现状,反躬自问,河南教育之难,难在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难在观念滞后、体制不活、创新不足。一言以蔽之,问题的关键在于领导方式尚不能很好地适应教育发展的新需要。

  (七)中原崛起,时不我待;乘风破浪,正当其时。

  当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中国崛起的舞台上精彩亮相,河南教育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也承载着前所未有的历史重任。“作为人口大省、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大省和欠发达的大省,河南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尤为重要、尤为紧迫、尤为艰巨。”郭庚茂省长的一番话掷地有声,令人警醒。

  (八)群峰耸于山体,大厦奠于基石。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竞争力,支撑在教育,基础在教育。

  (九)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教育是基础。教育乃人才培养根本途径,办好教育,亿万人就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宝贵财富。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生产力,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教育就是抓竞争力,抓教育就是抓形象,抓教育就是抓未来。

  (十)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教育是基础。建设创新型河南,教育任重道远;打造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人才高地,教育责无旁贷。

  (十一)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破解民生难题,教育是基础。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人民群众对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提升素质、改变命运、实现就业,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

  (十二)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必须夯实教育这个基础,全力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质量怎么保、学校怎么办”四道难题,着力谋划好“转变”、“改革”、“发展”三篇大文章。

  (十三)夯实基础,要在“转变”上做文章。

  谋转变,教育系统是主体。主体有动力,转变才有活力。

  转出服务活力,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主动适应保障农业和粮食、保护生态和环境、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在融入中提供支撑,在融入中提升质量。

  转出为民活力,主动适应新时期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需求。大力推进教育公平,重在机会公平,重在过程公平,用制度保公平,用机制促公平,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揪心的“入园难”、“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

  转出育人活力,主动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的人。

  转出干事活力,主动发挥全省教育工作者的务实精神。扎实干事,踏实做事,干中求实,做中求效。定一件对一件,对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以优良的作风取信于民,以正确的政绩造福于民。

  谋转变,党委政府是关键。必须将经济发展方式转到依靠科技、依靠人才上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宁肯“节衣缩食”,也要集中财力把教育搞上去。

  谋转变,社会共识是前提。教育发展,人人有责,社会各界要关心、支持教育,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努力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合力。

  (十四)夯实基础,要在“改革”上做文章。

  敢闯敢试,加快办学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消除政策性歧视,公办民办一视同仁,只要有志办学就欢迎,只要投资办学就支持,只要办好学校就奖励,促进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形式多样化。

  敢破敢立,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管”“办”分离,该管的一定管好,该放开的彻底放开,该下放的坚决下放。依法办学,扩大自主权,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让学校真正成为办学主体。加快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竞争机制,激发内部活力,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敢作敢为,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教无类,鼓励个性发展,创造宽松的人才成长环境,争取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快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完善教育质量评价,突出素质能力培养,不拘一格育人才。

  (十五)夯实基础,要在“发展”上做文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教育发展谋划了新篇章。到2020年,河南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省行列。纲要的宏伟目标已定,必须扬起发展的风帆,启动发展的马达,开创教育美好的明天。

  学前教育求普及。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新建、改扩建幼儿园6600所,学前三年入园率达61%以上,有效缓解“入园难”。

  义务教育促均衡。优化学校布局,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加快城镇学校建设,解决“大班额”问题;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校安工程、特岗教师计划等项目,缩小区域、城乡、校际间差距,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解决“上好学”问题。

  职业教育抓提升。强力推进职教攻坚,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坚持产学结合,推进校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围绕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增强职业教育生命力,不断创新职业教育体制机制,面向市场,开放办学,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就业教育、致富教育。

  高等教育上水平。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坚持分类指导,科学定位,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走内涵发展道路,努力在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和特色学科支持计划中抢占先机,使我们更多学校、专业、学科进入国家重点建设行列,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凸显特色,办出水平,为河南学子提供更多上好大学的机会,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特殊教育有保障。关爱每一个残疾学生,使他们公平享受教育的阳光雨露。充实老学校,建设新学校,基本实现省辖市和县(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继续教育成系统。统筹继续教育的形式、内容、途径、方法,创办河南开放大学,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实现人人学习,终身学习,中原大地家家爱读书,处处有书声。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重视教师,就是重视人才,就是重视智力,就是重视后代,就是重视未来。必须切实提高教师地位,着力改善教师待遇,真诚关心关爱教师;大力弘扬“三平精神”,使教师成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楷模,使教师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十六)中原崛起,教育为基;千秋大业,人才为本。

  教育兴旺之时,将是中原崛起之日;人才涌流之时,将是河南振兴之日。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征程已经开启,在这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上,教育承载着振兴河南的希望,肩负着中原儿女的期盼。建设中原经济区,教育大有可为,必有作为。

打印    收藏
上一条:经济贸易系关于做好创先争优理论研讨征文比赛的通知
下一条: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关闭窗口
 

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英才街146号


官方网站:www.cnldf.com  邮编:450044

Baidu
sogou